——题目来自里尔克。
为什么需要精神分析
我们从早年情感经历之中习得了一些认知与行为模式,到了今天,它们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但我们依然出于惯性而紧抓不放,这一状态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偶尔或者长期的情绪困扰,应对不良的人际关系,潜能受限的职涯发展,甚至包括一些身心疾病。
虽然人生之中的困难或有很多解决方案,社会支持,哲学领悟,宗教信仰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帮到我们,甚至也能对于这些模式进行修正;但是,心理咨询是一个实证有效的高性价比的服务产品。例如,研究指出,75 % 的来访者认为在咨询之后有所获益,与此同时,心理咨询经过 15 次访谈就可达到自发疏解 2 年才能达到的疗效。
我的主要理论取向是精神分析,它的工作方式是把症状及其痛苦体验整合到一个人的整体人格环境中去理解和转化,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更加感兴趣,并且也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又或者你的痛苦体验并不是非常具体而是弥散性的,那么,这些情况就非常适合精神分析的方式去工作。
这也意味着我会更加关注早年经历对你的影响:它们如何使你形成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何呈现在你的人际关系之中,又会如何进一步地影响你的工作与生活。与此同时,这些模式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关系中,它们发生的时刻恰是打开理解的好时机。精神分析是一种长期的专业关系,关系断裂、修复的过程本身也是个体获得治愈历程。
我能如何帮助到你
我目前是一名精神分析师候选人(Psychoanalyst in Training),受训于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CPLA)的精神分析师项目(PTP),这意味着我持续接受理论学习、训练分析,并在督导下与来访者进行每周 3 次以上的高频精神分析工作。
持续在英、美两个体系受训的经验使得我的工作方式更加多元:我的精神分析启蒙是国际心理治疗学院(IPI),这是一家将英国客体关系与美国元素相结合的学院;更为深入的心理动力学训练则在自体心理学氛围浓厚的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CPI)完成;之后我来到英国,在塔维斯托克中心学习了弗洛伊德-克莱因-比昂传统,以及婴儿观察;最终的精神分析师训练在比较英美传统后选择了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CPLA),以融合关系、主体间等更加前沿的理论技术。
同时,基于成人、儿童青少年项目的双受训背景与婴幼儿观察训练,我能够与不同年龄段的来访工作。根据我所跟随学习的督导的经验,以及我的个人兴趣,我尤其关注早期创伤、复杂创伤、代际创伤、性别、跨文化、自尊、身份认同等问题,并且对 LGBTQ+ 、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保持开放。
在组织架构上,我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PsaA)候选人会员,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会员,芝加哥精神分析协会学生会员。
同时,我是主张「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智模型」的媒体实验室何苦开心的主理人,你也可以通过我的公众号,或个人网站 hekukaixin.com 更多了解我。
我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使你对我有一基本了解,但这一切都不能够替代你的体验,欢迎你实际到与我的咨询之中,感受我的工作方式,并且决定它是否适合你。
不同频次的心理咨询
常规来说,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治疗在概念上的区分在于咨询频次,相对一周 3 次以下的动力学治疗,精神分析通常在 4 - 5 次。当然,更加微细的区别经常处于争论之中。
我们认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工作方法在不同频次下没有本质区别。精神分析更强调认识潜意识,并通过自由联想与移情进行工作,更加关注来访者的内在关系,而不仅仅是解决表面症状。
不过,通常来说,更高频率的精神分析能够带来咨询动态「质」的变化;区别于「支持性」工作,更高频次的心理咨询能够带来更多「探索性」工作与深层改变的可能,能够起到更好的涵容作用,同时使治疗终止后能够持续的更好疗效,而这也为近年来的实证研究所一定程度地证实。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参考当代弗洛伊德学院精神分析师候选人闫煜蕾《高频的心理咨询一定比低频的好吗?》,费城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师候选人杨柳《长程咨询总碰到瓶颈?你该试试精神分析》以及心理咨询师斯晓雪《频次》。
我最低的工作频率是 1 次/周,我目前的训练支持我与来访者以 1 - 5 次/周的频率进行工作,我们可以共同商讨对你来说合适的工作频次。
你只需要…
- 有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的好奇心,耐心和改变的动机;
- 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费用。